閱讀記錄 | 找書

三千年來誰著史: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英雄、書生與亂世

冷成金 / 著
 加書籤  滾屏 朗讀

言)

最新网址发邮件: dz@FOSHUKU.COM

清代的赵翼说:“李杜诗篇万传,至今已觉新鲜。江山代有才,各领风数百年。”其实,赵翼的话只说对了半,“江山代有才”固然错,但李、杜甫的诗却至今流传万,代代绝。

什么是经典?经典就是那些经历史的淘汰而永时的东西。智慧的经典也是样,那些小谋、谋、谋、诈谋往往都随着历史的更替而烟消云散了,而那些谋、阳谋、正谋、仁谋却作为民族文化的华保存了,并地影响着民族的发展与民族的格。

两汉时期(本书所讲述的年代也包括三国、两晋时期,为叙述方,统称两汉时期)是中国智慧极为重的发展阶段。先秦时期,中国文化于发端阶段,中国的智慧也刚刚定型,中国谋略文化的特点也才初步形成。时至汉代,其是到了汉武帝时期,中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乃至国土都得到了所未有的发展、扩展和强化,中华民族从此得以完全确立,中国的智慧也在这时期完全确立了自己的形

可以说,两汉时期的智慧事典为世提供了可供效仿的范例,是虽经万流传而又永时的智慧经典。

纵观两汉时期智慧的特点,主现在这样两个方面:是英雄与时的关系,是书生与政治的关系。应该说,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智慧的本问题,解决了这两个问题,其问题刃而解了。

什么样的才算英雄?中国自古以就有同的看法,如对于汉祖刘邦,论在当时还是以都认为是西汉的开国帝王,对于国家的统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巨的贡献。然而,距汉远的史学家司马迁却“以成败论英雄”,毫客气地将刘邦描绘成了个流氓,而将的对手项羽描绘成了位失败的英雄,在此,评判英雄的标准现了重分歧。其实,这里是两个同的评判标准,个是般的现实评判标准,个是文化理想的评判标准。应该说,这两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理之,只是看们需方面罢了。

书生与政治的关系历个争论清的问题。孔子是至圣先贤,但生仕途艰难,很难称有卓著的政绩。西汉与东汉之间的王莽新朝,概也是因为王莽的“书生气”而短命的。两汉期间,真正的书生也多难以建立政治功业,如董仲,虽然的学说当时就被官方采用,但生却仕途蹭蹬,潦倒而。原,书生只能站在现实的面摇旗呐喊,为现实指点的方向,若让行实际作,恐怕难以成功。

其实,书生本应该参与实际的政治作的,但在传统社会里参与政治的很多都是书生。这就使书生的文化理想往往与政治的现实原则产生矛盾,如何理好这矛盾,就成了治成败的关键。搞书生政治,政治就会混;而以政治制书生,政治则最终会失败。二者之间必须取得种微妙的平衡,否则,就难以现所谓的治世。

有万夫当之勇者并定是英雄,怒而使流血遍地的定是英雄,英雄是那些善于辨识时事、顺应时事乃至创造时事的;什么是书生?能博闻强识、经诵圣的定是书生,能摇笔千言的定是书生,书生是那些心有存主、怀远而又洞察世事的。这两种,是生的两种状,在们的浸透了传统智慧的华,这两种,在两汉表现得最为典型,最为酣畅漓。即使两千年的今天,如果能够探得其奥秘,仍会使到惊心魄!

英雄,却书生。其实,书生与英雄是世中的孪生姊。没有英雄,书生得展示自己的才能,而没有书生,英雄恐怕也难以建立功业。若能将英雄与书生,将是再好的事了。

作为中国智慧发展的最为重的阶段,两汉时期的智慧故事最为富、曲折、警和,对于这贵的神资源,们应当思而慎取之。

[章節報錯] [查詢本書更多新章節] [推薦作品]
目錄
大家正在讀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06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切回簡體版)

聯絡渠道:mail

當前日期:2025年5月25日 19:5